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 -> 统计公报 -> 省统计公报
 
【 字体大小: | |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二○○五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辽宁省统计局

 

    根据年快报初步统计,现将2005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05年,是辽宁老工业基地迈向全面振兴新阶段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未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资源、环境、科技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的竞争压力很大。

  1、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80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3.6亿元,增长7.3%,对生产总值贡献率为6.1%;第二产业增加值3906.8亿元,增长16.6%,对生产总值贡献率为60.7%;第三产业增加值3244.6亿元,增长9.2%,对生产总值贡献率为33.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7:48.8:40.5。人均生产总值18965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

  2、农业

  种植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取得好收成。2005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5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5%。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44.7千公顷,比上年下降8.8%。粮食产量1745.8万吨,比上年增长1.5%。其中,水稻产量416.5万吨,增长3.7%;玉米产量1135.5万吨,增长5.2%;大豆产量38.4万吨,下降26.3%。在非粮食作物中,油料产量36.8万吨,比上年下降19.8%;甜菜产量6.3万吨,比上年增长129%。蔬菜产量1954.8万吨,比上年下降3.9%。水果产量329.3万吨,比上年增长7%。

  林业生产有一定发展。当年完成造林面积126.5千公顷,其中,经济林5.3千公顷,防护林100千公顷,用材林21千公顷。

  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346.1万吨,比上年增长9.4%。其中,猪肉产量184.7万吨,增长8.9%;牛肉产量42.2万吨,增长13.3%;羊肉产量11.3万吨,增长19.1%;禽肉产量102.1万吨,增长6.8%。牛奶产量74.9万吨,比上年增长28.1%。禽蛋产量224万吨,比上年增长16.5%。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425.4万吨,比上年增长5.5%,其中,淡水产品产量61.2万吨,增长8.7%;海水产品产量364.2万吨,增长5.2%。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现代农业取得新进展。全年良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97%;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07千公顷,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6.6%。化肥施用量(折纯)119.9万吨,比上年增长1.7%。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4个。设施蔬菜面积21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7.1%。

  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规模扩大。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180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9.9%。全省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78.5%、48.85%、9.15%,比上年末分别提高4个、0.3个和0.7个百分点。全年农村用电量183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5.8%。

  3、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工业增加值3007.37亿元,比上年增长20.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590亿元,增长8.8%;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99.71亿元,增长11.6%;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669.84亿元,增长16.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649.44亿元,增长24%。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40.23亿元,比上年增长30%;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467.14亿元,增长16.8%。工业出口交货值1586.7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15.1%。

  原材料工业平稳增长。全年原材料工业完成增加值1397.1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5%,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冶金工业完成增加值515.65亿元,增长19.9%;石化工业完成增加值759.33亿元,增长14.4%;建材工业完成增加值122.13亿元,增长23.1%。其主要产品中,生铁产量比上年增长22.6%,钢材产量增长21.9%;原油加工量增长3.4%,轮胎外胎产量增长18.4%;水泥产量增长16%,平板玻璃产量增长5%。

  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全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739.5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4.6%,比上年增长20.9%。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89.12亿元,增长30.1%;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83.15亿元,增长29.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87.39亿元,增长28.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14.16亿元,增长10.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82.28亿元,增长0.2%。金属制品业完成增加值59.38亿元,增长24%;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4.09亿元,增长26.7%。其主要产品中,金属切削机床产量比上年增长18.8%,数控机床产量增长51.6%;水泥设备产量增长17.2%,矿山设备产量增长50.6%;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增长61.1%,汽车产量增长5.4%。

  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增长。全年农产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244.13亿元,比上年增长37.3%。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1.98亿元,增长45.3%;饮料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8.54亿元,增长23.2%。

  工业产销衔接水平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1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96.61%,下降0.2个百分点;重工业98.49%,提高0.2个百分点。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销率99.6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集体企业产销率为97%,提高0.5个百分点;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产销率99.38%,提高2.5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570.62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5.55%,比上年提高3.96个百分点。在构成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8.07%,比上年下降1.0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0.15%,提高1.2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9.85%,提高1.3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03次,提高0.1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46%,下降1.90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11151.67元/人,增加19040.78元/人。实现利税790.36亿元,比上年减少6.79亿元;实现利润349.21亿元,减少65.46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21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倍。

  4、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经营效益稳步提高。全年2866户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2081.4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实际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9914.1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118456元/人,比上年增长17.1%;上缴税金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实现利润35.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亏损企业由上年的129户减少到110户。

  房地产开发业平稳发展。全年开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上年的1816个增加到1889个。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7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614.1亿元,增长24.2%。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704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9%;竣工面积236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1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9%,其中销售给个人2026万平方米,增长7%。商品房销售额5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年末全省商品房屋空置面积1439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2.9%。

  5、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04.4亿元,比上年增长40.1%。按城乡分,城镇完成投资3670.5亿元,增长41.1%;农村完成投资533.9亿元,增长33.7%。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34.7亿元,比上年增长42.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998.7亿元,增长58.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071.1亿元,增长26.1%。

  老工业基地改造步伐加快。在全省城镇投资中,全年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3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原材料工业完成投资666.4亿元,比上年增长63.6%。其中,冶金工业332.7亿元,增长64.6%;化学工业119.5亿元,增长45%;建材工业110.5亿元,增长90.2%。农产品加工业投资60.7亿元,比上年增长54.7%。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和电子设备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以商务服务、居民服务、文体娱乐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投资7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

  非国有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非国有投资2964.1亿元,比上年增长43.1%,占全社会投资的70.5%,其中民间投资2534.2亿元,增长41.4%,占全社会投资的60.3%。民间投资中的集体和私营个体经济投资日趋活跃,分别增长46.5%和41.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达429.9亿元,增长54.2%。

  投资自主性增长机制进一步增强。全年全省投资到位资金4370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在城镇建设项目当年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180.6亿元,比上年增长58.1%;国内贷款534.2亿元,增长23.3%;利用外资121.4亿元,增长30.3%;自筹投资3034.4亿元,增长48%,其他投资499.4亿元,增长10.7%。单位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三项资金合计占本年到位资金的84.4%。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年计划投资超亿元的建设项目由上年的416个增加到646个,全年完成投资1626.1亿元,比上年增长66.7%。

  全年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2777.6亿元,比上年增长39.9%,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6.1%。城镇交付使用的各类房屋建筑面积4787.5万平方米,增长13.9%,交付使用率38.9%。共有9880个城镇建设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原油开采120万吨、焦炭30万吨、发电机组70万千瓦、钢材194.4万吨、炼钢500万吨、水泥199万吨、连铸坯55万吨、铁合金107.2万吨、铝加工2.3万吨。

  城市功能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1.49平方米,比上年提高0.5平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9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供气普及率由上年的87%上升到88%;万人拥有公交车辆由上年的8.6标台增加到9标台;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由上年的7.67平方米增加到7.8平方米;小街小巷改造面积803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由上年的7.1平方米增加到7.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5%上升到35.5%;污水处理率由上年的45%上升到46%;垃圾处理率由上年的49%上升到52%。

  6、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7341.9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完成商品批发额4862.7亿元,增长26.9%;完成商品零售额2479.2亿元,增长13.4%。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按城乡分,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523.7亿元,增长13.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75.2亿元,增长13.3%。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47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餐饮业零售额453.1亿元,增长14.4%;其他行业零售额66.7亿元,增长8.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零售额174.6亿元,比上年下降11.8%;集体经济零售额108.4亿元,下降15.1%;股份制经济零售额420亿元,增长42.3%;私营经济零售额491.8亿元,增长20.7%;个体经济零售额1683.1亿元,增长11.5%;外商投资经济零售额78.6亿元,增长18.7%;港澳台投资经济零售额35.9亿元,增长19.2%。

  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相关商品的销售。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4387.1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完成商品批发额3699.6亿元,增长34.8%;完成商品零售额687.4亿元,增长25.2%。从商品类值看,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销售额372.5亿元,比上年增长9.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销售额161.2亿元,增长16.3%;化妆品类商品销售额16.7亿元,增长25.9%;日用品类商品销售额31.5亿元,增长10.7%;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销售额5.5亿元,增长28.4%;书报杂志类商品销售额17.1亿元,增长10.4%;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商品销售额1.8亿元,下降4.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销售额91.9亿元,增长10.7%;中西药品类商品销售额115.2亿元,增长20.3%;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销售额65.9亿元,下降8.8%;家具类商品销售额4.7亿元,增长51.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销售额22.8亿元,增长21.5%;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商品销售额83.1亿元,增长24%;汽车类销售额207.4亿元,增长24.4%;通讯器材材料商品销售额33.2亿元,增长15.9%。

  7、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410.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出口总额234.39亿美元,增长23.9%;进口总额175.74亿美元,增长13.4%。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108.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5%;加工贸易出口117.76亿美元,增长23.8%。机电产品出口80.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6.08亿美元,下降9.9%。各出口经营主体中,国有企业出口59.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4%;“三资”企业出口133.28亿美元,增长22.3%;其他出口41.34亿美元,增长53.1%。在进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口74.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3%;进料加工贸易进口61.76亿美元,增长15.8%;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口16.91亿美元,增长36.8%;租赁贸易进口2.82亿美元,增长144.6%。

  全年对美国出口33.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9%;对香港地区出口8.61亿美元,下降3.7%;对日本出口63.11亿美元,增长15.5%;对韩国出口28.83亿美元,增长24.6%;对俄罗斯出口3.39亿美元,增长58.3%。年末,我省对外贸易国家(地区)213个。主要贸易伙伴位于前五名的是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和沙特阿拉伯。

  利用外资继续增长。据省外经贸部门统计,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686项,合同外资金额110.1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8%和27.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3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2.7%。在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中,合同外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357个,合同外资额77.16亿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的70%。投向制造业、房地产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的投资额93.89亿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的85.2%。年末全省工商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累计为16542户,其中,当年新增1992户。

  对外经济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全省在海外新办各类企业和机构48家,总投资额10841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9316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项目900个,比上年下降1.9%;新签合同金额7.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3%。完成营业额6.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7%。全年外派劳务人员6.94万人,比上年增长7.9%。年末全省在外劳务人员7.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25人。

  8、交通、邮电和旅游

  运输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3400.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5%。其中,铁路1194.8亿吨公里,增长3.2%;公路415.5亿吨公里,增长27.1%;水运1738.2亿吨公里,增长19%;航空1.6亿吨公里,增长10.4%;管道50.5亿吨公里,下降2.0%。完成货运量97748.2万吨,比上年增长6.6%。其中,铁路14271万吨,增长1.3%;公路74799万吨,增长6.6%;水运5730万吨,增长28.9%;航空9.4万吨,增长9.3%;管道2938.8万吨,与上年持平。完成旅客周转量673.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5%。其中,铁路381.4亿人公里,增长2.7%;公路210.1亿人公里,增长7.8%;水运8.4亿人公里,下降0.3%;航空73.2亿人公里,增长5.6%。完成客运量60598.9万人,比上年增长4.3%。其中,铁路9503万人,下降1.1%;公路49917万人,增长5.4%;水运650万人,增长1.4%;航空528万人,增长5.5%。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30184万吨,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9654万吨,增长25.4%。

  年末,全省铁路总里程3922.1公里,比上年末下降1%。公路总里程53521公里,比上年末增长2.1%,其中,高速公路1773公里,增长8.3%。民航通航里程33万公里,航线112条。

  邮政通信业稳步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3.1亿元,增长12.5%;电信业务总量427.6亿元,增长20.6%。在邮政业务中,全年完成函件1.2亿件,比上年下降10.6%;特快专递804.4万件,增长8.1%。邮政储蓄平均余额5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在长途电信业务中,全年国内长途电话24.7亿次,比上年增长19.3%;国际及港澳台长途电话2295.8万次,比上年下降4%。年末全省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057万门,比上年末增长11.5%。年末全省固定电话用户1661.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1.5%,其中,城市1203.4万户,增长11.6%;乡村449.9万户,增长9.3%。年末全省住宅电话用户1407.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3.8%,占全省固定电话用户的84.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394.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9.6%。年末全省电话普及率72.5部/百人。年末国际互联网络用户331.8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1.4%。年末数据通信总用户624.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3.8%。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999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9%。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98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9%;接待入境旅游者13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外国人111.1万人次,港澳台同胞19.1万人次,分别增长18.5%和33.3%。全年旅游总收入734.6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74.7亿元,比上年增长28.8%;旅游外汇收入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3%。

  9、市场价格

  居民消费价格升势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4%。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1.8%,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0%,肉禽及其制品上涨0.4%,蛋、水产品和鲜果分别上涨2.5%、2.8%和4.9%;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9%;衣着类下降3.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下降0.7%;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6.3%;居住类上涨4.5%。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5.1%。其中,重工业产品价格上涨7.3%;轻工业产品价格上涨1.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比上年上涨2.8%。

  10、财政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各项税收(不含关税)1216.83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73.96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实现增值税113.05亿元,增长17.4%;营业税164.68亿元,增长16.2%;企业所得税71.93亿元,增长43.9%;个人所得税32.81亿元,增长16.5%。

  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8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农业支出69.56亿元,增长16.5%;科技支出27.96亿元,增长18.9%;教育支出157.41亿元,增长22.6%。

  11、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966.95亿元,比年初增加1635.2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118.60亿元,增加299.91亿元;储蓄存款余额6950.24亿元,增加901.7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958.05亿元,比年初增加1116.0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804.99亿元,增加231.2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444.49亿元,比年初增加646.98亿元。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599.71亿元,比年初增加89.57亿元。消费贷款余额804.7亿元,比年初增加50.8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32.7亿元,增加72.5亿元。年末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率比上年末下降10.2%。全年全省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991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现金支出29943.57亿元,增长10.1%。累计现金净投放28.12亿元。

  证券市场平稳发展。年末,全省共有上市公司59家(含境外),其中境内上市公司50家;股票市价总值894.16亿元,增长22.3%。年末,全省已发行A股48只、B股5只。

  保险业务较快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24.62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寿险收入149.49亿元,增长6.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19.39亿元,增长16.3%;财产险收入55.74亿元,增长14.1%。全年支付各类赔付额51.73亿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寿险给付15.34亿元,下降11.4%;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和给付6.18亿元,增长21.3%;财产险赔款30.21亿元,增长14.4%。

  12、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省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1.96万人,在学研究生5.19万人,毕业生0.97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1.05万人,在校生65.94万人,毕业生14.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6.07万人,在校生43.18万人,毕业生12.16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6.61万人,在校生74.42万人,毕业生20.19万人。初中学校招生49.55万人,在校生157.03万人,毕业生55.56万人。普通小学招生37.99万人,在校生266.62万人,毕业生49.91万人。特殊教育招生698人,在校生829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8.56万人。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年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27.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基础研究经费3.1亿元。认定国家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23家。

  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126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231项,应用技术成果3599项,软科学成果296项。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5672件,比上年增长6.7%;授权专利6195件,增长7.8%。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3826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有产品检测实验室9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7个。全省有质量认证机构4个,产品认证机构4个,已累计完成对全省8200个企业的产品认证。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63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33.9万台件。全省有气象雷达观测站点7个,卫星云图接受站点14个。地震台站51个,地震遥测台网5个。海洋观测、监测站点7个。

  13、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70个,文化馆102个,公共图书馆126个,博物馆37个。全省有广播电台1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17%。全省有电视台16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19%。年末有线电视用户497.7万户。全年出版报纸14.58亿份;期刊出版量1.09亿册;图书出版量1.24亿册。年末全省有档案馆149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95万卷(件)。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省有卫生机构1335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9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10个。医院、卫生院病床床位16.18万张,比上年增长0.8%。全省有卫生技术人员20.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11万人,注册护士7.28万人。年末全省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0.77万人。卫生监督所43个,卫生技术人员1618人;卫生监督检验(监测、检测)机构30个,卫生技术人员254人。年末全省有乡(镇)卫生院1021个,床位2.1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92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省运动健儿获得6个世界冠军、8个亚洲冠军、74个全国冠军。3人4次创、超3项世界纪录;3人4次创、超3项亚洲纪录;2人2次创2项全国纪录。全年发行体育彩票13.4亿元,其中,足球彩票2.6亿元,共筹集公益资金2.3亿元。

  14、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省总人口4221万人。全年出生29.6万人,出生率7.01‰;全年死亡25.5万人,死亡率6.04‰;全年净增人口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97‰。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08元,比上年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3690元,增长1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8%,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1.6%,下降4.8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193.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8.4%,其中职工833.2万人,离退休人员360.3万人。全省城镇参加失业保险607.7万人,比上年末下降8.5%。全省城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864.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0.3%,其中职工584.1万人,离退休人员280.1万人。城镇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334.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8.3%。全省城镇领取失业保险金46.5万人,比上年下降35.2%。全省共有141.85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年末全省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7.5万张,收养各类人员5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888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358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6.64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9.26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0.99亿元。

  15、资源与环境

  在监测的全省河流断面中,满足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16.7%,比上年下降5.5个百分点;满足Ⅳ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11.1%,比上年上升8.3个百分点;满足Ⅴ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2.8%,下降8.3个百分点;超过Ⅴ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69.4%,上升5.5个百分点。

  全省近岸海域为二类水质,仅无机氮一项超过国家一类标准。各海域中,大连、丹东海域为一类海水;葫芦岛、营口为二类海水;锦州、盘锦中污染,为四类海水。全省海域面积达标率为81%,其中,一类功能区面积达标率6.4%,二类功能区面积达标率92.8%,三类功能区面积达标率100%,四类功能区面积达标率99.9%;全省海域功能区达标率为86.2%,其中,一类功能区达标率83.3%,二类功能区达标率68.2%,三类功能区达标率100%,四类功能区达标率97%。

  在对空气质量监测的14个城市中,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4个,占被监测城市总数的比重为28.6%,比上年减少14.3个百分点;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10个,比重为71.4%,提高21.4个百分点;劣三级标准的城市0个,比重下降7.1个百分点。

  建成烟尘控制区104个,烟尘控制区面积1523.6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6.2%。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99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027.8平方公里,增长8.2%。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评价结果为好的城市比例为35.7%,与上年比例相同;较好的城市比例为64.3%,比上年提高14.3个百分点;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的城市比例均为0,比上年均下降7.1个百分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评价结果较好的城市比例为57.1%,比上年提高28.6个百分点;评价结果为轻度污染的城市比例为42.9%,下降28.6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年末,全省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2个,自然保护区10个。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或初步核算数。

  2.公报中本省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 信息来源: SRC-353 】 【 时  间: 2007年04月13日 】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